11月17日—21日 第十三周
白驹过隙,一周又眨眼间结束了,这周因为一些事情,来回奔波了几趟,估计这样的日子在接下来的两周依旧会如此,虽然来回比较累,但是还在接受范围之内,每天能回大桓台,也是很开心的事情。
重复性的工作在今周依旧上演,唯一有变化的就是周四下午召开了家长会。没有校讯通,没有班级博客,没有QQ群,依靠的就是学生回家转达家长会召开的时间,2:40校门口集合,第一节下课后,家长们陆续进入教室,齐刷刷的都到齐了,见此景象,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感动。这是从教七年来,十几次家长会从未出现的景象。在家长会期间,家长间彼此交流的没有,都是认真倾听者。这种种现象都昭示着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与关注,谁说乡镇家长对孩子不关心,这都给予了强有力的反驳。这一点值得我们县属学校的家长们学习。
本周,大多数的经历除了上课、批改作业以外,基本上都是在督促那些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孩子在办公室内完成。经过我的“紧追不舍”,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期中考试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,作为老师,我乐见其变化,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。其实,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“惰性”,都需有人时不时的“鞭策”一下,作为自制能力较差的小孩子,更需我们时不时的“赶一赶”,“催一催”,老师与家长就承担起了此角色。
期中考试结束了,收到了孙思涵的短信,内容如下:“徐老师您好,我是孙思涵,刚刚看了班级博客,向您汇报一下我今次考试成绩。英语100分,语文97分,数学90分。”我回复到“很棒,继续加油,在数学方面再稍稍加把劲就更好了。成绩也反映出这段时间你的努力,老师相信你已经很快地适应了三年级,加油!你会更棒的!”小家伙答道:“谢谢徐老师,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。”
作为老师,收到来自所教学生的近况,倍感欣慰,在孩子们的心里,没有忘记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,及时向老师汇报自己的近况也不失一种督促自己进步的方式。如果在若干年后依旧能够收到类似的信息,想想,这会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啊。
前天和学校老师电话,他问我:“你怎么不问问你们班的成绩呀?”我答之: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,既然现在孩子们有了新的老师,我要放手让他们学着适应,让他们对老师有归属感,不可时时过多过问,起不到很好的效果,反而会引得孩子们更加心神不定。无论好与坏,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记,我都欣然接受。”是啊,我更期待的是小家伙们自己主动的汇报,而非我的干涉。
加油吧!小家伙们,等着你们的好消息,静待你们的进步与成长!
评论